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
大河健康报

大河健康报登报电话

年收入20万也没改变每天坚持打5份零工

浏览 82次 发布时间 2015/03/30
 郑州市柳林村的读者张林觉得,“拆一代”腰缠万贯,却还去干吃苦受累的工作,这都是苦日子教给他的。   他说,柳林村里白手起家的村民不在少数,黄玉栋就是其中一个。2005年应聘到河南商报当发行员后,他一天打5份工,从早晨5点多忙到晚上10点。10年后,他在柳林村建起7层楼房,每年收租金20万元,但他依旧每天早起,走街串巷送报纸。   工作   每天5点多出门送报纸   他坚持了十年   3月23日早晨5点30分,柳林村里的路灯还没有灭,路上行人稀少。此时,黄玉栋轻手轻脚关上房门,在早点铺买了豆浆、包子,就往发行站赶。   附近的风雅颂小区和东岸尚景小区的业主,一共订了数百份《河南商报》。老黄一份份叠好,放在电动车上就出发了。   沿街商铺还没开门,黄师傅弯下腰,把报纸从门缝里塞进去,“(商户们)早上有闲时间看报纸,不能给人家耽误了。”   “25号楼这家的小孩,是咱河南商报小记者;32号楼这户也是,他家孩儿还得过奖。”送了10年报纸,老订户们住在哪栋哪户,他记得很清楚。   7点,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,老黄停下车,去路边捡了一块塑料布,盖在报纸上。寒风夹杂着雨滴打在脸上,老黄眯着眼,哼着小曲继续前行。   这辆电动车,伴随老黄已经有四五年了,因为频繁地走走停停,电池消耗严重,隔一年就得换一次,可老黄始终不舍得换辆新车。   “老话不是讲嘛,新三年、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,这还不到呢。”他说。   感悟   走街串巷送报纸,让他觉得不孤单   7点多,风雅颂小区里人渐渐多了起来。住户王师傅向老黄打招呼:“黄师傅早啊。”   王师傅说,两年前,他在火锅店打工,一天早上外出进货,把一大袋川粉落到三全路与渠东路附近,老黄捡到后赶紧骑车追赶,跑了俩路口才在火锅店前撵上他。而那会儿,他正因丢了货挨老板骂呢。见老黄人实在,王师傅就订了一份《河南商报》,也交下了老黄这个朋友。   老黄的同事杨二丑回忆,2012年,一家旅游公司把一份急件混在废报纸里卖给了老黄,老黄发现后,当天下午就赶去送还;对方下班了,第二天他一大早又跑过去,对方后来打电话连声道谢。   老黄今年50岁出头,有邻居劝他:家里又有房,踏踏实实地当个包租公,每月收收房租,比天不亮顶风冒雨送报纸强多了。   可他心里放不下的,是那数百位订报的老读者,“每天走街串巷跟老街坊们打交道,觉得心里不孤单。”   往事   一天打5份工的日子,让他学会了节俭   黄玉栋送完报纸回到家,已是上午9点30分左右。河南商报记者手机上的GPS软件显示,这3个小时里,他骑车在社区里转来转去,跑了足足21公里。   “这算个啥,2005年那会儿最艰苦,早上送报纸,上午去4S店当保安,下午送水、做保洁,晚上卖馒头,一天打5份工。”老黄笑着说,自己年轻时也是种田的好把式,后来城市扩展征了地,他随老师傅去工地上砌墙、粉刷、挑水、搬砖,家里才盖起了3间瓦房。   后来,天荣建材汽配城在附近建起,来柳林村租房的年轻人多了起来,老黄借了10多万元,在自家宅基地上盖起7层小楼,当时就间间客满。   现在,老黄一年房租收入20万元,可他依旧很“抠”,用了近4年的手机丢了,儿媳妇要给他买,他还是挑了一款300元钱的山寨机,当个宝贝珍惜。   “在花钱这上面,我还是以前的老思想。”老黄说,身上的衣服是在黄河路服装市场买的,去市区逛街也是坐公交出行。不过抠归抠,但该大方时也不含糊,看到报纸上刊登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,他会毫不犹豫地捐钱捐物。   对话   “人不能靠房租养活,自个挣钱花着方便”   黄玉栋家里的客厅墙壁上,挂着一张全家福:老两口、儿子、儿媳和小孙子。老黄说,儿媳在外做生意,儿子也上着班,全家人都没指望着靠收房租过清闲日子。   “有钱的时候,得为没钱的时候想一想,那叫忧患意识。”黄玉栋说,有的村民把整栋楼包给二房东,自己过悠闲日子,可一旦大手大脚习惯了,万一哪天拆了房,又没个手艺,可不得喝西北风去!“我是个死脑筋,不会做生意、搞投资,就是会送送报纸。”   他说,都说养儿防老,老子向儿子要钱天经地义,但自己挣钱自己花,更顺心。